以生为本,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3-12   动态浏览次数:178
 

传媒艺术系    

社会进步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因此,深化并推进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必然要求,我觉得其核心内涵应该是“以生为本,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力求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相衔接,专业方向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然而,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复杂工作。那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操作。

一、 重构课程体系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为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因此我们把我系的课改主题定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式项目化课程改革”

1 理实一体化,强化岗位技能培训为首任

强调以实训设备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方法,以生产实际作参考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实际操作带出理论知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倡和推行“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实施法”。通过下发项目书,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分解,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分析,学生实施,教师指导,提交项目作品,最终评价等环节将课堂的控制权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

2 整合式课程,突破课程体系强调技能掌握

按照实际行业岗位技能来决定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结合相关专业书籍,自主编写校本讲义,并制作以课次为单位的任务单,任务单包含2-4个小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达到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点的链接。

3 专门化任课,明确专任教师专业方向专人专项教学

各个专业方向的任课人员,称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全面担任某个模块的实训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替换模块。这样,保证了教师的专业熟练度,也保证了相应的校本讲义与任务单(学案)能够得到持续的更新和不断地完善。

4 层级化拔尖,利用创新工作室提升学生作品层次

实训过程中,主讲老师根据掌握的班内学生水平,选拔组长,对组长进行专门的“预先培养”,在实训过程中,组长起到监督、帮助组内成员共同提高的作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由组长进行解答,如无法解决则再交由老师处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一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再由主讲老师经过一定的选拔进入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除了针对竞赛有组织地训练之外,更多的是进行行业相关的一些强化训练和企业任务单的开发。主讲教师一般就是某一专业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的成员要主动承接相关业务单子,并由负责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完成。

5 多形式评价,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并重

通过在实训过程中以日或周为单位展开的自评、组评、师评,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对主讲教师课堂布置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关键能力可主要划分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五个方面,学生实训的总成绩以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各占50%作计算。

二、 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科目离散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最致命的弱点。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任务引领”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模式,将原来的专业课程科目及内容重新整合。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中,将原来分化过细的数门相关专业课程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合并为一门综合化课程,精选内容,减少重复,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密切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以长线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把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即网站设计模块、图形图像模块、多媒体模块、网络维护模块、程序设计模块。

三、 项目课程的开发

具体地说,一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可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组成的原则应充分地考虑专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及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寻求企业合作项目系列产品来设置项目课程,在每一个项目中又可以设置若干个子项目,但其作用功能必须明确。同时,项目设计时要考虑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对独立,在学习顺序上可以灵活调节,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决定学习某一项目的时间,以及项目之间的顺序,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研习计划。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到完成每一个项目所特有的工作逻辑,并按其工作逻辑来分解任务,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来链接,围绕相关项目任务,对学习内容作分类和精选,不单纯强调教学内容所涵盖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以“够用”为度,尽可能让学生关注那些真正对实践有帮助的信息。在教学内容筛选时,仔细考虑如何在完成若干项目任务时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知识点的门槛。需要特别指出,教学内容“够用为度”的定位是与知识拓展相结合的,这种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既承认学生是具有自学能力的个体,教学内容不一定只有在传授给学生后他才能掌握,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完全可以在“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自行拓展那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和技能。

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铺设好两条路径,一是教师层面的指导性路径,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路径。

在指导性路径上,要着重做好专业标准的建设,在专业教学标准中详细说明项目任务的目标,并创设横贯学习领域的轨迹,该轨迹可指引学生达到学校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四、 专业师资模块化改革

五、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项目课程的实施是围绕项目任务而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参与、发明或发现某项任务所必须运用的概念、事实和程序能力,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支持学生如何按照程序完成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有:

1)明晰。帮助学生构建一张纵览全局任务的概念导图,明晰所要完成项目任务的框架结构。

2)建模。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明确工作任务。

3)操作。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查阅收集资料,学习专业知识,训练操作技能。

4)反思。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协作、比较,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其进行控制。

5)迁移。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要关注能力的迁移,要重视学生学会区分和应用多样性技能与策略的不同条件,要注意支持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出现的多种解决方案。

六、重拟评介方案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介主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目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介。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强调学生自学,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介应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对教学指导不仅要体现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方面,还应就职业道德、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指导。

推进我系课程改革的一些设想

结束: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在操作层面上就如何依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学习评介、模块化师资团队建设等系部有了一定的思路和策略,但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我们在坐的各位教师,只有我们全体自觉地形成主体意识,成为课程实施和构建的主体,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并形成共识,课程改革这项工作才能扎实推进,才能不断向“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相衔接,专业方向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这一目标迈进,最终不仅成全学生个体发展,同时也使得我们获得职业满足,使师生双方的发展相得益彰。最后以三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

超越的是常规,

创新的是理念,

支撑的是精神!